从迷茫到笃定:复读这一年,是成绩与心灵的双重成长 2025.07.14 13:52:55来源:查看数:

2025年高考,636的分数让孙同学意识到,在精华复读一年的努力,那些笔尖不曾停歇的耕耘,终于破土而出,绽放出名为成功的花朵。而这份成绩,既是对自我承诺的兑现,是对过往不甘最有力的回应,在精华的这一年,自己的潜力终于彻底释放。



01


不甘:摆脱迷茫后的抉择



去年高考查询成绩时,看到屏幕上那个刺眼的586分,对这个结果,坦白说,我心底早有预判,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,在日益堆积如山的课业和对自我的严苛期许双重挤压下,内心早就在崩溃的边缘,2024年高考成绩也确实远低于我平时水准。


但不意外并不代表我不后悔,当时的分数或许只能上一个双非院校,这绝非我所想象的未来,也是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坦然接受的结局。父母很支持我复读的决定,他们也相信这个分数不是我的真实水平。


最初,我尝试在家中学习。然而,父母忙于工作,家中空无一人,最初的决心让我坚持了一段时间,但逐渐,注意力慢慢就被手机吸走了。有时拿起手机是想查题解惑,但更多时候却沦为了逃避压力和困难的“避风港”,两个月的光景不知不觉溜过,我意识到自己正深陷无效努力的泥潭,亟需一个能强制将我剥离干扰源、真正沉浸于学习的地方。


恰在此时,父亲的朋友向我提起了精华学校。我带着对自己的反思与内心的期冀,来到精华,决心在这里挥别过去的惰性与迷茫,以全新的姿态奋力一搏。


千库网_校园读书白天女学生的手教室写字摄影图配图_摄影图编号352978.jpg



02


提升:科学的管理与指导



精华这边的小班教学氛围,是我学习路上的一大助力。课堂不再是单向灌输,我能随时提出疑问,与老师进行即时、深入的探讨,这种高效的“有来有回”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。


尤其要提到我的语文老师,她在散文教学上可谓独具匠心。众所周知,散文是结构看似松散,但意蕴却深藏不露,要理解其中精妙的构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实非易事。然而,我的语文老师总能以精妙的设问和富有洞见的点拨,引领我们分析文本的背后作者的精神世界。在她的课堂上,我对文章的理解也从浮光掠影走向了深刻的共鸣与体悟。


同时,精华提供的一对一补弱环节,精准地切中了我的学习痛点。我将重点放在了语文和数学的提升上。老师针对我卡壳的具体问题,迅速提供清晰的解题路径,并传授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和系统性方法。这种个性化、即时反馈的指导模式,让我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攻克难题的关键技巧,受益匪浅,这一年的努力,语文提升17分,数学提升26分,进步显著。


此外,精华学校对手机的严格管控,我认为是一项极其必要的明智之举。高三冲刺阶段以及后来在家自学的两个月,手机是我自律路上最大的“拦路虎”。我深知它带来的干扰,却又常常深陷其中,难以自拔。但精华学校这里有专门的手机存放柜,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,便意味着彻底隔绝外界干扰。在这种纯粹专注的环境里,我发现自己能更快地沉静下来,全身心投入学习状态,这看似简单的管理,实则是为我们营造高效学习空间的关键保障。


图片



03


成长:在焦虑中咬牙坚持



这一年,成绩的提高如果是预期之内的结果,那么内心的成长则是我最大的收获。复读是一场与惰性和畏难情绪的持久战,如何学会在焦虑中保持理性、在挫折中继续前行是我的必修课。


高三时,我有强烈的畏难情绪,鸵鸟心态让我假装看不见眼前的难题,每天好像是认真学习可我知道只是在磨洋工。数学最后一道大题,每次只是写好第一问,第二问列上步骤就算做完,完全没有想要继续深究下去。好像内心深处已经被打上标签:“看了也不会做,费那个事干什么。”但来到精华后我明白自己已经“无路可退”,慢慢尝试学会理性地处理问题,而不是带着情绪逃避。硬着头皮去学习是我这一年的常态,而一点点的进步都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

像每一个复读的学生一样,我的心里时常有一股担忧,它如影随形:这一年的孤注一掷,会不会再次落空?倾注的努力,是否又将付诸东流?高考前的一个月,紧绷的心弦几近断裂,好像又要陷入第一年情绪的漩涡之中。幸好班主任高老师送来了定心丸,她平静地对我说:“一个月的时间也足够长,别想结果,该学什么,就扎扎实实学什么。”


2025年高考636分的成绩让我意识到,真正的提升,源于脚踏实地、不被情绪裹挟的坚持。


对于犹豫是否复读的学弟学妹,我的建议很直接:如果你清楚自己的问题在于心态的溃败或自律的缺失,并且渴望一个能“逼”你一把的环境,那么复读绝非困局,而是扭转乾坤的契机。 精华的“强制力”,正是为这样的时刻而存在。别让焦虑吞噬时间,把精力投入解题本身。只要你能咬牙坚持,理性面对,那么你终将遇见更坚韧的自己。



编辑:张星宇